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2019中國“引進來”與“走出去”論壇暨第六屆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舉辦。燕園資本副總裁、合伙人于建偉出席論壇并發言,在談及中美從貿易戰到科技戰問題時,他講了以下觀點。
中美貿易摩擦持續一年有余,起起伏伏,雙方都朝著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的方向努力。在貿易戰開始的時候,我們也邀請了很多外腦一塊分析形勢,希望對未來的貿易戰有清楚規劃以及對投資有比較明確的指導。但大家知道,每次預判和分析都是大失所料。
后來我們換了一種思路,假設中美間的貿易摩擦簽署了協議,達成暫時的一致之后,中美關系是否還能回到以前的狀態?就此思路,我們重新推演了一下。這種可能性,不光在我們公司內部,還有外腦和專家都趨于一致,即使達成暫時的一致,貿易摩擦暫時消彌,但中美關系不可能回到過去的狀態。其原因,一是技術競爭日趨激烈,二是意識形態分歧明顯,三是地緣政治因素也會影響雙邊關系。
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很重要的原因是技術競爭日趨激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競爭不可避免,我們同時要發展自己的技術,新常態會持續多長時間呢?較長的時間框架應該是十五到二十年來考慮,為什么提出這個時間維度?因為從中國經濟保持6%的增速來講,以及同中美匯率比價來看,未來五到十年中中國經濟總量會超過美國,到那個時候只談競爭和遏制,談這些負面的意義不大,更多應該談到互利合作,務實合作的問題。
未來我們面臨科技發展的新常態,是更常見的狀況。我們自己和外部專家的探討,認為有幾組關系希望大家在自己的產業和領域內,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來有所側重考慮的關系。
一是技術市場和技術發展的關系??萍际堑谝簧a力,但科技潛在力量和能力只能在市場里得以實現,市場同時是保持科技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原動力。在此情況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人口最多,消費能力排前列,如何用市場杠桿撬動科技發展的潛力,是大家應該考慮的因素。
二是自主研發和對外開放的關系。有些技術拿不到,肯定要自力更生,自力更生任何時候都沒有錯,但不能因為自力更生因噎廢食,放棄對外界的視野和對外部技術的比較學習,否則很可能形成一種閉門造車的局面,甚至會形成封閉市場,在技術方面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
三是短板的問題。公司的技術研發,投了很多實用技術企業。中國每年的研發投入超過2萬億元,在全球排第二,但只有大概1000億占到5%用于基礎研發,這是短板的問題,長板和短板也是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
要用整體觀念看中國的研發,用生態觀念看中國科技業的發展。以前有些地方,有些時候,有些企業提出彎道超車的概念,希望通過一點突破帶來整個面的突破,實際這種效果從過去5-10年來看并不是特別好,特別明顯。如果你看一下硅谷或加拿大科技三角洲地區的科技發展,它整個是生態概念的,同步齊頭并進,包括法律法規、商業做法、知識產權保護,產學研相互之間的互動,當然政府支持不可忽略,還有開放性交流體系。大家說科技是無國界的,中國的科技也離不開自己的生態環境建設這種步伐,彎道超車也時候不一定是你技術好,只能說是運氣好,做多了之后不可能次次都成功。中國在研發生態建設方面,要發揮體制優勢,各方面補齊短板,發揚長板。
現在也要考慮一個問題,這就是科技研發也面臨穩定的可預期收入和長久可持續投資的嚴峻現實性問題,如果沒有有效的知識產權的保護,中國自己的基礎研發都不可能持續。所以,知識產權保護,未來在某些高精尖技術出口管制都是要提到議事日程上的,尤其知識產權保護上,之前談的更多的是我們如何保護外部的知識產權,如果中國要形成自己良好的環境,自我知識產權的保護,中國人和中國人知識產權侵犯行為也要進行打擊。
文章選自中國網,2019年11月4日
CCG 縱覽
⊙在線閱讀《中國與全球化智庫》4-6月刊
⊙在線閱讀《中國與全球化智庫》1-3月刊
⊙澳大利亞貿易、旅游和投資部部長Simon Birmingham到訪CCG
⊙CCG獲得《中國新聞周刊》“影響中國”2018年度智庫殊榮
⊙國際大都會2020年會舉辦權正式移交CCG 明年六月在北京舉辦